(1)間壁式換熱器。把溫度不同的兩種流體在被壁面分開的空間里流動,通過壁面的導熱和流體在壁表面對流,使兩種流體之間進行換熱。(2)蓄熱式換熱器。借助于由換熱器制造設備固體構成的蓄熱體,把熱量從高溫流體傳遞給低溫流體,蓄熱體與高溫流體接觸一定時間,接受和儲蓄了一定熱量,然后與低溫流體接觸一定時間,把熱量釋放給低溫流體。(3)流體連接間接式換熱器。把兩個表面式換熱器制造設備由在其中循環(huan)的熱載體連接(jie)起來的換熱器。
內置式除氧器與火電站的鍋爐相配套使用的除氧器,特別涉及一種內置式除氧器。目前使用的除氧器均包括一除氧裝置和一給水箱,換熱器制造設備裝置安裝在給水箱的頂部,兩者連接處的給水箱頂壁須開設直徑很大的孔(φ1000-φ2000毫米),而除氧裝置的重量通常有5-20噸,因而造成兩者連接處的局部應力很大,一般應力集中系數為3.5-6.0,在這種部位經常會出現裂縫,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,嚴重影響安全運行;另外,智能換熱器制造裝(zhuang)置本身比較高(gao)(gao)(1.5-4米),將其安裝(zhuang)在給水箱的頂部,勢必增(zeng)加廠(chang)房(fang)高(gao)(gao)度,進而增(zeng)加工(gong)程股資。
在我們談到智能換熱器制造的工作的原理的時候,主要就是依靠的換熱器制造的(de)板片上的(de)波紋所(suo)起(qi)到的(de)作用的(de),流(liu)體(ti)沿著狹(xia)窄彎曲的(de)通道流(liu)動其速度的(de)大小方(fang)向不斷(duan)的(de)改變,致(zhi)使流(liu)體(ti)在不大的(de)流(liu)速下(Rc=200時),激起(qi)了(le)強烈端動,因而加(jia)快了(le)流(liu)體(ti)邊界層的(de)破壞(huai),強化(hua)了(le)傳熱(re)過程,有效地提(ti)高(gao)了(le)傳熱(re)能力(li)。
但要注意的是,當其智能換熱器制造串聯運行時, 要讓前面一臺冷凝器的換熱效率要高于后-臺的換熱效率。 當然這種方式也會存在一些缺點,比如說油的速度增加、流程變的長,流程的阻力損失會變大,油泵消耗的功率也要變大。采用串聯的連接模式,不能將兩臺列管式冷凝器交替檢修,一旦其中一臺設備出現問題而導致系統停運的話 , 整個換熱器制造設備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隨之減少不少。所以不論是串聯使用還(huan)是并聯使用都(dou)各有各的優點,這需要我們結合實際(ji)情況(kuang)來(lai)進行衡量(liang)。